您的位置 : 好记星阅读网 > 资讯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张振鹏小说-《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全文在线阅读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张振鹏小说-《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全文在线阅读

时间:2022-05-08 08:16:45编辑:含寒

火爆新书《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是来自作者张振鹏倾心创作的一本婚恋生活风格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卢勤马克·吐温,小说文笔超赞,没有纠缠不清的情感纠结。下面看精彩试读:很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无效的,就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方式是消极的,他们习惯用命令、教训、呵斥、指责、责骂的方式去沟通。今后一定要彻底改掉以前那种家长作风式的无效沟通方式,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充分考虑到与孩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宽容犯错误的孩子 免费试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与过失,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应有一颗宽容心,要能宽容孩子犯的错误和过失。父母对孩子适度地宽容,会让孩子获得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孩子更加尊重父母,更会与父母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更有力。同时,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宽容的品质。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老教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年暑假,我10岁的孙子住在我家。一天,我发现自己归整的一摞旧报刊不见了。我问老伴,老伴说没在意。老伴问孙子是否看见了,孙子吞吞吐吐地说:“没……没看见。”

  我见状,心里明白了八九分,只是叨念着:“那摞报刊有几份资料挺有用,真可惜。”此后,我对此事一直没再提,但我敏感地意识到孙子正受着内心的责备。

  暑假快结束时的一天,孙子来到我的身旁,低着头说:“爷爷,我做错了一件事,我撒谎了,那摞报纸是我卖的,一共卖了8元钱,我没敢花,现在给您。”我爱抚地摸了摸孙子的头,缓缓地说:“爷爷原谅你了。去,把钱交给奶奶买菜吧!”

  尽管孙子现在已经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工程师了,但孙子至今都记得这件小事。

  学会宽容孩子非常有必要。当孩子做了错事后,父母应该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包容孩子,而孩子的内心受到自责,感到悔恨,从而会改正错误。父母学会宽容,才能用宽容心去理解孩子,才能用谅解去感化孩子,这要比对孩子无休止地唠叨、斥责与打骂要好得多。

  孩子是受教育者,他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和成长的。孩子犯错误一般是不自觉的,或者对错误的后果认识不够造成的。所以,父母应该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有一颗宽容心,谅解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犯错误或有过失时,正是教育孩子最有效果的时机,但父母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智慧的父母有一个教子秘诀,就是用谅解感化孩子的过失,必要时,甚至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保密,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形下,有过失的孩子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进步很快。

  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如果以暴力与专制的方式对待他,只能让孩子心中充满恐惧和仇恨,只有宽容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力量,这种力量与皮鞭无关。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孩子敬重、信服,并为父母感到自豪。

  宽容孩子并不是对他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孩子有了错误或过失时,允许他有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

  《我的母亲》的作者容桂宏谈到小时候被母亲宽容的一件事:“我的邻居家曾有一株龙眼树,当龙眼成熟时,我就和小伙伴偷偷爬上去摘龙眼吃。有一次,我没去上学,一个上午都在龙眼树上摘抢争斗。到了放学时间,我若无其事地跑回家,端起饭就吃。我的逃学没能瞒过母亲的眼睛——裤子被树枝划破,身上还沾着树叶。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用娓娓的规劝和不动声的‘揭露’令我悔悟。从母亲那慈祥的带有泪水和希望的目光中,我的自尊心被启蒙了,逐渐感到了生命的庄严和可贵。从此,我再也没有骗过母亲,直至长大后走向社会,我都是以诚待人,靠自己的诚实和人格赢得朋友,赢得生活。”

  宽容孩子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当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过错,并主动向父母坦白时,父母就不应该再追究孩子,而是宽容,这样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时,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与信任,如果此时父母还要试图“教育”孩子一番的话,并不利于孩子改过,也不利于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宽容心,千万不能采用专制、暴力的方法,因为这对于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温和、宽容地对待孩子,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过把事情办好。所以,给犯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父母就会收获一分惊喜,而孩子也会收获一分成长。

原谅顶嘴的孩子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父母极力反对他上网,他就每日怒目相对,平时经常与父母顶嘴,根本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于是,母亲带他去找一位教育家咨询。

   当教育家问起孩子为什么顶嘴时,孩子就抱怨道:“爸爸妈妈太过分了,整天就知道唠叨。他们根本不理解我!”

   “那你理解他们吗?”

   听到这话,孩子一下就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想着父母应该怎样理解他。

   “是母亲没事找你的茬儿,故意说你吗?”

   “不是!”

   “管你上网是为了什么?”

   “是为我好。”

   “为你好,你就接受嘛,你会有什么损失吗?”

   “其实每次顶嘴后,我也十分后悔,想长大以后再回报他们。”

   “为什么要等长大后再回报?现在就行动!一定要学会爱父母,向母亲说对不起。”

  孩子经过一番努力思考之后,当即向在场的母亲说了一声:“妈妈,对不起。”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十几年来,孩子第一次向她道歉。

  有了与父母的沟通,他的转变很大,现在已经戒掉了网瘾,开始补习功课了。

   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父母一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以为让孩子拼命学习就是关心孩子。到最后,孩子往往不能感受父母的一片苦心,反而以顶嘴来“响应”,以至于亲子间的冲突与日俱增。

  实际上,顶嘴意味着孩子心理的成长,他开始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令人欣慰的事。但父母也必须明白,孩子的自我意识还不完整,这表现在他不知道用怎样的种方法来恰如其分地表达想法,顶嘴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

  可见,孩子顶嘴未必就一定是坏事,至少父母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至少他认为自己是有理的。所以,当孩子顶嘴时,父母应该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如果有道理就接受,然后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很多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碌或心情低落而不好好对待孩子,或是忽略孩子,或是拿孩子出气……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就会与父母顶嘴。所以,父母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另外,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所有反对意见都看成是顶嘴,可以把它看成一次讨论,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对孩子的顶嘴,父母不要害怕,要教育引导,并注意教育引导的方式。

  第一,不轻易责备孩子。

  不讲方式和场合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就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埋怨、愤恨,甚至仇视。所以,不要对孩子乱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而对孩子的困难,要真心帮助解决。

  第二,提醒孩子改变说话方式。

  父母如果直接对孩子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能换一种口气说吗?”或者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可以慢慢讲道理说服我。”

  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表达的情绪很简单,如果父母和他站在一起,窥探一下他的心理,就会感到孩子顶撞的话都有情可原。因为孩子的感情很脆弱,他在顶嘴时也害怕父母斥责。所以,对孩子的顶嘴,父母要从理解他的真实想法入手。

  

亲子沟通小贴士

  顶嘴是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方式。当孩子顶嘴时,父母应该原谅他,并鼓励他说出内心的想法,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尊重他,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顶嘴的尴尬局面,同时又达到了解和引导孩子的目的。

允许孩子为自己申辩

   “妈妈,您这样做不对。”5岁的儿子大声说,“我有看电视的权利!”听到这话,妈妈非常生气:“你怎么和自己的妈妈这么说话呢?不错,你是有权利,不过,我有管教你的义务。我说不能看就不能看,明天你还要上学,早点去睡觉。”妈妈把电视机关了。

   “你要打我吗?”儿子可能在妈妈的语气中感到了威胁,“打我你就犯法了,未成年人保***!”

   “看谁来保护你!”妈妈实在忍不住,把儿子拖起来,照着他的屁股打了几巴掌。儿子大哭起来……妈妈把他抱到床上,他仍在哭泣,好长时间都没入睡。

   妈妈坐在儿子的床边,看着他委屈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评价和责备孩子,当孩子据理力争申辩时,父母就会更加生气,心想:“犯了错误还狡辩!”于是,就对孩子开始呵斥:“住口,不许狡辩!”父母能想象,孩子这时候该会有多委屈吗?

  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不要狡辩!”“不用解释!”孩子可能会渐渐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会背负很多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孩子也很有可能反抗父母,与父母对立。正因为如此,李开复才说:“当孩子做了不合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其实,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这会让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住脚,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非常有利。当然,有时孩子也可能会狡辩,这时父母可以正确引导,与孩子耐心讲道理。

  一位美***亲在女儿的要求下,给她做了一个苹果蛋糕,可女儿却说:“妈妈,你错了,这不是苹果,这像一个梨,所以这是梨蛋糕!”听着女儿的申辩,妈妈笑了:“妈妈可以变魔术啊,把苹果蛋糕变成了梨蛋糕!”说完,她们都笑了。

  孩子申辩是一件好事,这有利于孩子与父母的思想沟通,通过申辩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申辩时,父母千万不要害怕丢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因为孩子也讲道理,在孩子申辩后,父母可以解释,如果孩子觉得有道理,他会更加亲近、信赖与尊重父母。

  孩子敢于申辩,表明孩子在认真思考问题,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是自信、独立、自强与自尊的表现。在申辩过程中,孩子能分清是非曲直,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表达自我的能力,会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的好品质,这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果孩子什么事情也不申辩,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他很难有勇气、进取心、正义感等,对未来人生的发展也很不利。

亲子沟通小贴士

  允许孩子申辩也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促进亲子情感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允许孩子申辩也体现了一种亲情,它能促使父母体验到孩子情感的变化,从而正确对待孩子,正确地对待他所申辩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式,与孩子更好地沟通。

  

善待失败的孩子

  吴章鸿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也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1997年12月底,她的儿子吴纯被选送去香港参加“首届中国钢琴曲目比赛”。吴纯拿了家里仅剩的6000元钱,自费去香港参赛,遗憾的是,由于临场发挥不佳,吴纯没能拿到名次。

  走前,吴章鸿曾对儿子说:“妈妈不去送你,也不会去接你,因为家里没有钱。”但现在她决定去机场接儿子,因为儿子此刻正在经受他人生的第一失败,这时他最需要妈妈的支持和理解。

  吴章鸿决定走出家门,把她失败的儿子像英雄一样接回家。可家里距离机场如乘出租车,要花100元钱。最后,她花了1元钱,乘公共汽车赶到民航小区,然后步行走上了通向机场的高速公路。

  她步行30公里,在机场等了7个小时,接到最后走出机场垂头丧气的儿子,走下飞机的吴纯忽然听见母亲的呼唤,一脸惊讶:“妈妈,您怎么来啦?对不起,家里花了那么多钱,我却没有拿到奖,你怪我吗?”

  吴章鸿流着泪告诉儿子:“正是因为你没有获奖,妈妈才不辞辛苦走了很远的路,专门到机场来接你回家。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以一次的成败来论英雄。相信你能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今后会做得更好。妈妈相信你能从这次比赛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回家后,母子二人从基础知识、音乐感觉、演奏技巧、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分析。吴章鸿的一席话,激发了吴纯极大的学习热情,这以后他学习的自觉性更强了,自我要求的标准也更高了,失败的香港之行对吴纯以后出国留学是一次很好的练兵。

  实际上,不管是谁,他的成功通常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时,都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而且通常开始也都是做不好或失败的。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由做不好到做得好,由失败走向成功。

  让孩子懂得,任何人一生都不能一帆风顺,如果他不排斥失败,失败就不能打倒他。相反,如果害怕失败、逃避失败,他就能很容易遭遇失败,被失败打倒。

  面对失败的孩子,父母不应该斥责、打骂孩子,而是要把失败的孩子拉回父母温暖的怀抱,理解、安慰孩子,及时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拿出对策,不要给孩子泼冷水,也不要谴责被挫伤的孩子。父母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和孩子一起进步,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才能增强孩子面对失败的自信和勇气。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失败。其中,有些孩子也许失败的次数比较多,父母也会由此变得不安,担心孩子的前程,于是处处防患于未然,不让孩子失败。但正是因为失败,才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脑。正因为如此,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劝诫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失败,要多想想失败所带来的好处。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分对孩子求全责备,反而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对他有害无益。其实,孩子有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前的练兵,可怕的是孩子没有信心。孩子不会自甘失败,父母试着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他就会给父母意想不到的回报。

亲子沟通小贴士

  事实证明,“可以失败”要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当父母面对孩子的失败时,应该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告诉他,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孩子听后会深受鼓舞、精神大振,肩上的重担也会减轻。当然,事情的结果也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理解孩子的错误

   

  孙云晓在他的教育自述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女儿初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提出要去庆贺同学的生日,并在人家那里吃晚饭。说心里话,我不愿意女儿晚上出去,可又体谅她对友情的珍惜,并且答应了人家,一旦爽约是挺难为情的,所以,装作平静的样子同意了。我问女儿她几点回家,她答应晚上8点之前。当时,我家刚迁入新址,我不放心女儿夜归,与她约定晚8点在地铁车站等她。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准时赶到地铁车站,等候女儿归来。不料,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她的身影。我又担心又气愤: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今后再也不能信她了。我长伸了脖子,冻僵了身子,心里却火烧火燎,她如果出现,依我之烈性,有可能一脚将其踹出去几丈远。

  又过了20分钟,女儿终于出现了。隔着好远,可以听见她急促的喘息声。显然,她是跑着冲出地铁的。

  在那几秒钟之后,我猛然醒悟过来,使劲儿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我平静地问:“回来了?”

  “对不起老爸,我回来晚了。”

  女儿一脸愧意,一边走一边解释。原来,那位同学家又远又不靠车站,而女儿去时迟了,人家不让早走,加上归时又找不着车站,又等车又倒车,折腾下来就害苦了我这个老爸。

  我宽容地笑了,说:“没关系,谁都可能碰上意外情况,你回来就行了。”我又与女儿分析,学生过生日,选在中午比晚上好,否则让多少人着急呀?而且黑夜里东奔西走,也不安全,岂不扫兴?女儿听了连连点头,还夸我很理解人。父女俩感情一下贴近了许多。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孩子的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记住这句话,敢于面对孩子的错误,理解孩子的错误。孩子还小,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原谅他的错误。

  印度前总理甘地小时候也是个问题孩子,也会犯一些错误,但父亲却对他非常理解。甘地说:“父亲用他慈爱的眼泪,洗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愈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于我德行的进展。”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做错事、犯错误,否则,就很难学到东西,更不能很好地成长。每个人都是在“吃一堑、长一智”中成长起来的,更何况是生活能力不够、社会经验不足,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呢!

  一般情况,孩子犯错误后,情绪会非常低落,甚至会非常恐慌,很可能丧失前进的动力与信心,这时父母更应该理解孩子,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他的自信心,多鼓励,少责骂,放手让他重新实践。

  孩子的错误被父母理解,意味着孩子受到父母的关注,会与父母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理解是双向的,父母在理解孩子的同时,孩子也会理解父母,进而学会理解他人。

亲子沟通小贴士

  相信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犯错误,但犯错误却不可避免,关键是孩子犯错误后怎样处理。当孩子犯错误后,父母必须正确对待,首先应该理解他,再根据错误的程度,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指导,及时指正。要做到循序渐进,有耐心,在理解孩子错误的同时,也要尽力帮助他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一天晚上,阳阳去楼上与几个小朋友玩。母亲叫她回家,一出人家的门,就见她一只小手紧紧捂着口袋,好像担心口袋里的东西掉出来,或被人看见似的。看到这种情况后,母亲说:“阳阳,兜里装的是什么,能给妈妈看吗?”阳阳赶紧说:“没有,什么也没有”。

  后来,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回到家后,母亲没有接着问这件事事,而是问她:“今天晚上好不好玩,玩些什么……”这样开始慢慢亲近她。

  不一会儿,母亲再问她口袋里的东西时,阳阳才说:“是一个小朋友拿了楼上阿姨家的几角钱,给我两张,那个小朋友把另几张放在了兜里。”

  这时,母亲并没有批评或责骂她,而是引导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坏人才做这样的事,《弟子规》上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即使是在自己家,也不能乱拿东西。你是个好孩子,应该把这两角钱拿去还给人家,并向阿姨认错,这样你才是个好孩子,妈妈才会更喜欢你。”

  孩子听懂了,主动把钱还给楼上的阿姨,还认了错。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

   孩子总会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做一件事情时,难免会出现问题或错误。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有些困难。当孩子做错事后,父母应该引导他改正错误。

   尽管孩子做事有良好的动机,但往往会把好事变成坏事。比如,第一次洗碗却把碗打碎了,第一次做饭却把饭做糊了,等等。如果这时,父母呵斥孩子,或打骂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就会在心理上远离父母,同时,还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与勇气。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把它视作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借此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但态度一定要和蔼,在情感上与孩子贴近,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正确的做事方法。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做饭而把饭煮糊时,父母应该和蔼地告诉他:“没关系的,妈妈第一次煮饭时,也煮糊了呢!孩子,你已经很不错了。妈妈告诉你,煮饭时,火不要太旺,还要注意不断搅拌才行。”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应该帮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教给孩子正确做事的方法,帮孩子不断进步。当然,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不应该忘记肯定与安慰孩子:“已经不错了,不过,你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做得更好!”事实证明,这样的正面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亲子沟通小贴士

  于犯错误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感化,说服,再感化,也就是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注意,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入情入理,千万不能空洞说教,以免孩子反感。

宽待“不争气”的孩子

  一位父亲听女儿说她可能会有一门功课不及格时,他这样对女儿说:“是吗?两门课不及格也没关系。你这段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听了这话,女儿平静了很多。

  与女儿说完后,父亲自己感想:“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能怎么怪她?”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最好,但第一只有一个。当孩子答案成绩不好时,父母往往就感觉自己的孩子的“不争气”,让他的脸上无光,于是对孩子恶言相向。实际上,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反而让孩子更加“不争气”,与父母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

  实际上,面对所谓的“不争气”的孩子,父母应该宽以待之。当家庭教育专家苏杭女士得知女儿答案成绩不理想时,她这样说:“女儿,将来你当了博士后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也是我的女儿。到时候,就让你爸爸用三轮车拉上我,把做好的热菜热饭送上马路。只要人品好,扫马路也能扫出一个光明的世界。”听了母亲的话,女儿的脸上放出了光彩,不但走出了情绪的低谷,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在面对其他困难时,也总能乐观勇敢地去对待。

  只要孩子努力了,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的路上一直努力。所以,面对“不争气”的孩子,父母要宽待,这样孩子才会不断努力,走向辉煌的人生。

   

亲子沟通小贴士

  实际上,今天的孩子懂事比较早,自尊心也比较强,但有些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犯错时,就认为孩子“不争气”,不可原谅,于是就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往往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造成他知错不改,喜欢钻牛角尖……最终,使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受到阻碍。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宽待他。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他9岁时的一天,父母带他去商店。大卫看到一双带皮毛的漂亮皮鞋,特别喜欢,就吵着要父母买。母亲答应了,然而父亲却不答应,因为那双鞋子是木头做的,穿上会很不舒服。

  可是,大卫哭着执意要买。父亲想了一会儿,就对大卫说:“我同意给你买这双鞋子,但你要答应我,买了以后你一定要穿,否则,我就不给你买。”大卫想着可以穿自己心爱的鞋子,就高兴地答应了。

  但买回来后,大卫才发现,鞋子穿起来会“喀哒喀哒”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双鞋子,脚会很累。这时他才明白父亲不让他买这双鞋子的原因,现在穿这双鞋子简直就是活受罪。大卫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虚荣,他甚至愿意付出所有代价,只要能不穿这双鞋子。

  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是一定要让你穿这双鞋子,但你要学会反省,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尽管父亲没有强迫他再穿这双鞋子,但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他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很多父母常会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是十分不理智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也不会反省自己,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明智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否则,就是纵容孩子,而不是宽容。

  宽容与放纵不可同日而语,宽容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一颗包容心。而无原则地宽容孩子就是纵容孩子,会造成两种恶果:一是很容易养成孩子的霸王习气,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图来,稍不如意就会大吵大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使孩子更加不听话;二是在孩子眼中,父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不但说话无效,而且有的孩子甚至把父母当做“奴仆”,还不时对父母发脾气。纵容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只会走失败的道路。

  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父母对她百依百顺。有时母亲还讨好女儿说:“好女儿,只要你好好学,要我们干什么都行,爹妈可都是为你活着的。”

  有一段时间,父亲出差,母亲又生病了,没精力为女儿每餐调剂花样,女儿吃不好,就生气。她根本不管母亲的身体状况,还强拉着母亲陪她上街买衣服。母亲说她实在去不了,谁知女儿竟说:“去不了也得去,我不管。平时你们不是老说都是为我活着的,现在我就要你陪我去!”母亲听了,惊得双眼发直。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母亲居然还真就陪着女儿上街买衣服了,结果第二天她就住进了医院。

  这位母亲应该知道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像她女儿这样连最基本的爱心和孝心都没有,满脑子装的全是自我,不要说她学习不是多优秀,就是非常优秀,将来能考上博士,学成后人格不健全,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当然,也不能全怪她女儿,父母无原则的宽容是导致她孩子性格变异的根源。

  父母与孩子相处时要宽容,但不能窝囊,是一个基本教育原则,而父母教育孩子处事要宽容,不能窝囊,同样也是一个基本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处世做人的基本原则。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对孩子的宽容一定要有度,否则,就是纵容孩子,就会害了孩子。宽容是给孩子的一缕阳光,会照亮孩子的心;纵容就像埋在孩子人生路上的一颗地雷,会炸毁孩子的前程。孩子年龄小,难免会判断错误,这时父母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但绝不能变成纵容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打赢,不合理要求要坚决拒绝。

学会真正接纳孩子

   在德国,一个星期天,一位中***亲领着6岁的女儿到公园游玩,女儿用一架纸飞机换了一个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玩具小汽车。这件事使这位母亲非常惊讶,因为那纸飞机最多也就值5美分,而那辆小汽车少说也值20美元。

   开始,她还以为是孩子在说谎,但找到那小汽车的主人——德国小孩和他的母亲时,这位德国孩子的母亲说:“孩子是小汽车的主人,该由他来做主。”还说:“您的女儿喜欢,小汽车就是她的了。过一会儿,我会带孩子到玩具店去,让他知道那辆小汽车的价值是多少,能买多少架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再做类似这样的傻事了。”

  孩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事,关键是在孩子犯错误后,父母怎样对待他。在这个事例中,德***亲能尊重孩子的权利,在孩子做错事的情况下,还依然能够接纳孩子,不是一味批评孩子,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获得最深的体验。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比其他的孩子好,对孩子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熟视无睹,不去关注,反而把目光聚集在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一旦孩子有错误或过失时,就不依不饶,责骂孩子。

  实际上,只要父母能换个角度想想,十个指头还有长有短呢,父母又怎能过分苛刻地要求孩子呢?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说不定孩子今天的缺点就是明天的优点,所以,在面对这些不如你所愿的问题时,父母大可接纳孩子。

  比如,有的偏食,父母特别着急,希望孩子能改掉,于是见人就说:“这孩子就爱吃肉、鱼、蛋,蔬菜连尝也不尝一口……这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在别人面前数落他的缺点,只会让他更加反感,从而越发难管,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应该接纳他,然后再想比较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孩子纠正。

  父母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孩子的缺点一定会转变成优点。父母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一直爱他,支持他。不管孩子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甚至是犯了一点小错误,父母也会接纳他,依然关爱他,尽管有时候也许父母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这并不能阻挡父母对他的关爱。

  父母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一个优秀的人在漫长的成长之路上都要不停地与自身的缺点毛病作斗争,何况是孩子呢!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惜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当然不会对父母讲心里话了。

  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这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这样才能做称职的父母,才能与孩子有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包容他的不足,要学会接纳孩子。比如,当孩子做作业10道题错了2道题,父母往往不能容忍,他们不会注意到孩子做对的8道题,反而是紧紧盯住孩子做错的2道。如果父母真想帮孩子进步,就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孩子的闪光点,让闪光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给孩子带来信心。

  

调整孩子的心理

  5岁的马丽去练习跳舞时已经不再哭了。在上课前,她都会开心地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一会儿游戏。她的情绪一直很好,只是在妈妈离开教室前,她还是会再三嘱咐:“妈妈,一会儿下课第一个进来,好不好?不要去休息室,那样会很慢。进来时你要排在第一名,排在李贝妈妈的前面。”

  妈妈笑了笑,问她:“那我第二名进来可以吗?”

  马丽想了想说:“也可以。”

  妈妈再问:“那第三名或第四名呢?妈妈尽量第一个进来,但不敢保证是第一名,不过我不会最后一个进来,可以吗?”马丽觉得合理,点点头同意了。

  结果下课妈妈是第四个进去的。见到妈妈,马丽很高兴地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在回家的路上,马丽又有点沮丧和感慨地说:“妈妈,你知道吗?现在老师不是表扬我最多了!”

  妈妈问:“是吗?那老师现在表扬谁最多呢?”

  马丽回答:“现在老师经常表扬李贝和安琪了,表扬我第三多了。”

  妈妈认真地告诉马丽:“其实跳舞就跟妈妈进教室一样,如果第一个进来当然很好,但第二名和第三名也不错,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就行了。你跳舞也是这样,能被老师经常表扬或者做示范当然是件高兴事,但跳第二名、第三名也很不错,只要尽量别让老师批评就可以了。”

  “你来学跳舞是因为喜欢跳舞,而不是因为老师的表扬对吗?只要你每次都努力了,表不表扬、示不示范都没关系,跳得开心最重要。即使老师批评你了,你也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终于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了,把它改正了,你就又进步了。对吗?”

  马丽释然了。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听到别人的赞扬,这种快乐和自豪难以言表。但是,事实往往并不如愿,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当孩子在得不得到赞扬时怎样缓解他的低落情绪,怎样调整好他的心理,让他勇敢去面对。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调整孩子的心理呢?

  第一,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

  让孩子把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或挑战。如果能接受这些挑战,就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学会面对这些压力情境的技巧;同时,更能掌握人生方向,有信心迎接挑战。

  第二,不让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让孩子明白,如果不顾自身实际,只想优秀,拿第一,就会给自己增加巨大的压力。

  第三,教孩子辨别轻重缓急。

  让孩子处理事情时不要操之过急,学会为重要的事件排列顺序,这样可以避免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危机。如果能进一步结合时间管理技巧,来决定轻重缓急的顺序,就更能掌握决策技巧,不致偏离目标,对学习和日常生活会得心应手。

  第四,让孩子及时与人沟通。

  在没有排除压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前,要孩子注意及时与同学、朋友、老师以及父母沟通,试图找出产生压力的原因并加以矫正。

  第五,教孩子学会深呼吸。

  面临压力时,最好让孩子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舒服地坐在桌前,闭上眼睛,每秒数一个数,从1数到4。然后,用鼻子吸气,让肺部充满空气,直到有点不舒服为止。暂时屏气凝神,再从1数到4,数到4时,从嘴巴吐气。只要重复几次,就能消除压力。也可试着把全身肌肉绷紧20秒,然后放松,这也能达到放松的效果。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超过别人自然是好的,但是那种超越自我,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的滋味才是最棒的。要孩子相信,这样会比那些整天追赶,担心别人超过他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孩子需要你的同情

  13岁的英凡放学回家气得要死:“开校车的老李,他这个坏蛋说我是傻子,还连说了三次,他还推我。”

  母亲:“老李不会无缘无故地推你吧!你一定是不听他的话了,是不是?”

  英凡:“我没不听他的话,我只是在跟别人在说话。”

  母亲:“我知道你,我也知道老李,他是个好人。我敢说他对你没有恶意。他一定太累了,坐满一车调皮的孩子,他也真是不容易啊!”

  听到这里,英凡简直是暴跳如雷,大声地喊:“你就是拿我不当回事,就是护着外人。”说完,气冲冲地跑出了门。

  这位母亲根本没在帮助孩子,也没有同情孩子。孩子如果惹了麻烦,批评他的人可能会有很多。在这种处境下,孩子必须有辩护人才公平合理。可除了他父母之外,好像没有谁还适合担任他的辩护人了!

  有些父母不站在孩子的一边,帮孩子解决纠纷,理由是怕把孩子宠坏了。他们认为,让孩子去吃苦头才是帮孩子做人的好方法。就是这样的想法,不知让多少孩子与父母疏远了。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同情孩子,因为孩子需要父母的同情。

  还是这件事,老李也推了与英凡一起说话的张宁几下,张宁回家也一肚子怨气地对母亲说了这件事,他的母亲听到后,体会到了儿子的愤怒与难过,并没有帮司机说话。她这样对儿子说:“真是太叫你难堪了,当时你一定挺恨他的是吧!”结果,儿子立即就平静了下来。

  其实,以同情心听取情绪激动的人的抱怨,可以缓解他的情绪,等他情绪稍稍平静之后,才有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否则,如果立即对情绪激动的孩子说教,就好像火上浇油,孩子一般不会接受。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拿出自己的同情心,与孩子站在一起。

  

亲子沟通小贴士

  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时,他的情绪可能会很激动,之所以会说给父母听,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同情。所以,父母应该把握孩子的心理,适时同情孩子,懂得顺应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对他立即说教。在得到父母的同情后,孩子情绪就会稳定下来,这时再进一步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会比较容易解决。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作者:张振鹏类型:现情状态:已完结

很多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无效的,就是因为他们运用的方式是消极的,他们习惯用命令、教训、呵斥、指责、责骂的方式去沟通。今后一...

小说详情